翻页   夜间
纳斯文学 > 大明有点甜 > 第十四章 迁宫之议(二)
 
  朱祁镇尝尽了人间冷暖,吃尽了苦头,重新为帝之后,亦有重振大明之宏愿。

  选用了李贤彭时等一众能臣干吏,大有再造永宣盛世的派势,可惜后来他不知怎么回事,却又走回了老路,不光重用门达、逯杲等奸臣(看来王太监还没把他坑够),还把郭登、袁彬一干能臣悉扫一空,流放的流放,囚禁的囚禁,导致朝政又陷于混乱,就算李贤彭时等人孜孜劳牍鞠躬尽瘁,亦是独木难支,只能望而兴叹。

  朱祁镇把大明折腾得奄奄一息,也把他自己给折腾得灯干油尽。

  天顺八年(1464年)便因病驾崩,找朱重八同志汇报工作去了。

  临死之前,他最放不下的不是大明,而只是他最爱的那个可怜的女人钱皇后。

  因为在此之前,他立朱见深为太子后,朱见深的生母周贵妃就怂恿太监提出了废钱皇后之事,是被他毫不客气地压制下去。

  朱祁镇本想着自己还年轻,足以能抚慰钱皇后终老,却没料到自己却跑到了前面,自己一去,留下孤苦伶仃的钱皇后自然危机重重。

  太子只是钱皇后的嫡子,太子成为皇帝之后,势必要尊自己的生母皇贵妃为皇太后,那时自己已经不在,钱皇后的下场自可想而知。

  而且钱皇后为人贤淑,与世无争,哪里能斗过母凭子贵的周贵妃?

  顾及此种忧虑,朱祁镇以垂危之躯特意叮嘱跪在跟前的朱见深:“(钱)皇后名位素定,当尽孝以终天年。”

  朱见深自是含泪而拜:“儿臣当不负父皇,唯以孝尽孝。”

  朱祁镇犹自不放心,紧紧抓住了顾命大臣李贤之手:“爱卿谨记,皇后千秋万岁后,与朕同葬。”

  这便是朱祁镇留下的遗诏。

  而这样的遗照,自然让当时还是周贵妃的周太后颇为不满。

  因为自古只有帝后同葬,那钱皇后躺进去了,她自己当然就没位置了,而自己却是新晋皇帝的母亲,此事自然无论如何都要想办法解决。

  朱见深即位后,很快便命李贤等人拟定两宫太后的尊号,周太后自然趁机发难。

  派出了自己的心腹宦官夏时,在众臣廷议之时发言:“钱皇后久病不适,不宜称太后,而贵妃是皇上生母,应独立尊号。”

  首辅李贤自然立马驳斥:“先帝遗诏在此,你说这废话是何用意?”

  实可谓一针见血,一剑封喉,夏时自只有灰溜溜地跑回去向周太后汇报战况了。

  周太后自然不甘心就这样惨败。

  想了半天,自己亲自带着夏时莅临现场:“哀家儿子为皇帝,哀家自是皇太后,岂有没有儿子而称皇太后的?(指钱皇后)早该遵宣宗胡皇后先例废掉!”

  这话就比较毒了,都知道钱皇后没有嫡亲子嗣,这揭人不揭短,身为堂堂皇帝之母,居然如此置身份于不顾,可见周太后也是被逼急了。

  但李贤等人并不买账,再加上几分读书人认死理的韧劲,李贤又只有拿出遗诏作挡箭牌:“先帝遗诏已定,岂可篡改?”

  气氛已然剑拔弩张,彭时也站出来力挺李贤:“嫡庶有定,乃纲常之本,况皇上以孝治人,焉能尊生母而不尊嫡母?“

  话说到这个地步,等于是已经彻底说死了。、

  周太后自又败下阵来,只得向自己的儿子朱见深求援。

  朱见深也是心烦意乱,毕竟父皇刚过世不久,自己的母亲就为了一个名分在这里闹得不可开交,比起因为父皇驾崩而日夜悲伤的钱皇后来,自是高下立判,心里不免也对自己的母亲有所失望,但朱见深本就是个极为孝顺的人,再怎么样也不至于责怪自己的母亲,但事已至此,也只有自己做个调停,便亲自劝起周太后来,让她接受两宫并尊的事实。

  见自己的儿子都帮不了自己,周太后也只有偃旗息鼓,闷着一肚子气离开了。

  就此,君臣合计之下,钱皇后被尊为“慈懿皇太后”,周皇贵妃被尊为“皇太后”。

  慈懿自然是尊称,名义上是以区别二位太后,实际上,却是众朝臣对周太后如此欺负钱太后的一种隐晦回击,周太后虽然明白,但也只能暗自吃瘪。

  上面便是尊号之争,以周太后战败告终。

  但周太后自然不是吃素的。

  接下来,奋勇不减当年的周太后又亲自导演了废后之争与丧制之争。

  而这两战,周太后都取得了胜利。

  首先来看看废后之争是怎么回事。

  朱见深即位后,自然也要选立皇后,依照朱见深自己的意思,这皇后之位当然非一直陪在自己身边的万贞儿莫属。

  但万贞儿起初只是受命来照顾自己的宫女。

  而且年纪比朱见深足足大了十九岁,两人因为长期在一起产生了一种扭曲却显然极其深厚的感情,只是这种感情在当时自然是得不到任何人的祝福的。

  尤其是朱祁镇,见自己儿子如此不着调,没死之前就已经给朱见深选好了一吴氏女子为储后。

  父之遗命难违(不敢违啊,否则众朝臣的口水都能把他淹死),朱见深也只有与吴氏成婚,立其为正宫皇后。

  原本这样各安其是也挺好的,但万贞儿自然咽不下这口恶气。

  辛苦十几年,皇后却让别人做了,真是婶可忍叔不可忍!

  她充分发挥了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天天给朱见深吹枕边风,对吴皇后进行万般诋毁,耳根子软的朱见深自然捱不住心头肉的挑唆,不到一个月就决定要废掉吴皇后。

  但这废后之事自然不是朱见深说了算。

  钱太后首先就明确表示了反对,认为这有违先帝遗愿,更有损皇家脸面,最关键的,吴皇后温婉恭良,并未做错任何事,无缘无故就废掉她,自然于理于情都说不过去。

  本来周太后也是反对儿子如此胡来的。

  但作为看钱太后不顺眼的第一人,见钱太后如此执着反对,反倒让她改变了注意,就算知道是错误,也不愿意和钱太后站在同一立场,旗帜鲜明地公然唱起反调来,从反对废后变成了赞成废后的中流砥柱。

  可怜的吴皇后就此成了这场无声较量的牺牲品,仅仅做了一个月零一天的皇后就惨淡退场移居冷宫,而且据说在此期间,尚未圆房,可谓真是史上最憋屈的皇后之一。

  不过吴皇后的故事也还没结束,姑且再来谈谈丧制之争。

  朱祁镇驾崩后,钱皇后荣升慈懿太后之后,也并没有让朱祁镇等候多久。

  因为思夫成疾,又加上朱见深母子的挤兑,钱太后在郁郁寡欢地捱了四年后,于成化四年(1468年)六月驾鹤西去,结束了跌沓起伏的一生。

  钱太后虽无所建树,但她对朱祁镇的爱却足以让史上所有皇后黯然失色,因为她一生都践行着两个字:本分。

  在她眼里,或许朱祁镇从来就不是一个皇帝。

  而只是她的男人,无论他落魄被俘,无论他辉煌御国,都没能改变她的初心,爱的纯粹,爱的深沉,矢志不渝。

  这是一个本分的女人,一个坚强的女人,一个……纯粹的女人。

  按照朱祁镇的遗诏,钱皇后自然是唯一一个能与其合葬的皇后。

  前面讲过,在尊号之争时周太后便跳了出来,那时就已然没把活着的钱皇后当回事,现在钱太后走了,她自然更是肆无忌惮。

  她自是第一个跳出来坚决反对把钱太后葬进裕陵,要求朱见深另选墓地厚葬之。

  朱见深此时早已母子同心,心里自是赞同母后之意,却碍于李贤等人一直捧着先帝的遗诏不放,也无计可施。

  但周太后执意如此,他身为儿子,也只有花尽心思想办法。

  他先找了彭时试探口风,因为他知道李贤是不能去碰的,那家伙,就像一蓬晒干了的沙棘,冒点火星就会把自己烧得颜面无存。

  但他显然找错了对象。

  彭时身为内阁重臣,这点拿捏还是有的,一听皇上要找自己商谈的是太后丧葬之事,先声夺人甩出一段话:“慈懿皇太后与先帝合葬裕陵,乃先帝遗嘱,这明摆着的事,还有什么好谈的?”

  说完,跪下高呼“吾皇万岁,万万岁”之后,立马爬起,甩袖走人。

  留下朱见深一人风中凌乱。

  但慑于周太后的威压,朱见深第二天仍就此事召集众臣商议。

  彭时几根老骨头倒也硬朗,抢先就把头天的话重复了一遍。

  众臣自齐齐附议。

  朱见深被顶得眼冒金星,被逼急了的他气急败坏道:“彭时,朕岂不知你所言皆是?然朕亦身为人子,顾虑的是若钱太后与先帝合葬,朕之母后万年之后岂不就不能与先帝合葬了?”

  站在朱见深的角度,他也着实难做,因为出现如此棘手的情况,实乃前所未有。

  彭时等人自也不是不知变通的书呆子,见皇帝都已经被逼到如此窘迫的境地,替皇上解困的应对之策自早有准备。

  在等李贤、商辂等人各自又陈述了一番之后,彭时拿出了内阁早就商定好了的主意:“皇上,依臣等看,何不将钱皇后葬于先帝之左,虚右位以候周太后将来?”

  然而这个办法自然也遭到周太后的强烈反对,说二后并备合寝,旷古鲜闻。

  朱见深又没辙了,只得扩大范围,召集廷臣集体合议此事。

  他明白内阁这几位硬骨头肯定是不会让步的,就看广开言路后,有没有人能跳出来赞同母后的人。

  但让他大失所望的是,满朝文武无不赞同内阁所提之法,时任吏部尚书李秉、礼部尚书姚夔更是作为代表,表示了完全赞同内阁之倡议。

  这就真玩不动了。

  无奈的他近似哀求地对满朝文武说道:“众卿所言,朕亦悉然,但众卿可否可怜可怜朕?朕何尝未曾向母后陈情宽慰?但母后就是不允,朕为之奈何?而今朕违先帝遗嘱是为不孝,可违背母后亦是不孝,众卿然能置朕之苦衷于不顾?”

  但满朝文武显然对朱见深的卖惨不买账。

  因为这已经不是孝不孝的问题,而是朱见深已经孝得失去了原则,失去了理智。

  合着钱太后刚走,你这个嫡子就觉得人走茶该凉了?

  这已经不是你们母子欺负孤苦无依的钱太后的问题,而是上升到了伦理纲常大是大非的层面。

  都是捧着圣贤书长大的,皇帝若只听母命一意孤行,身为人臣自舍身也要谏止。

  詹事柯潜、给事中魏元当天就上疏进谏,行文之激荡,陈情之炽烈,只看得朱见深怒火中烧,胡子都揪稀不少。

  然而这还只是根导火索。

  第二天,以礼部尚书姚夔为首,四百七十名大臣联名的奏章摆在了朱见深的案头。

  内容自是为钱太后请命,皆是什么若不让钱太后祔葬,日后必将损害皇上德名诸如此类的规劝之言。

  周太后自是恼羞成怒,不惜以死相逼,朱见深不得不选择避见群臣,发出了为钱太后另择陵寝的专断谕旨。

  这下满朝文武更是炸了锅。

  次日,一下早朝,几乎满朝文武都聚集到了文华门外,集体跪拜于地,齐齐放声大哭,那场面当真是大明开国未有之盛况,哭声震天动地(估计干嚎造势居多),整个后宫都沉浸在这场似乎无休无止的嚎啕声中。

  周太后被哭得心烦意乱,让朱见深派出大内侍卫进行驱赶。

  群臣无人肯退,摆出一副皇帝不收回谕旨改回谨顺先帝遗诏就誓不罢休的姿态。

  从上午跪哭到下午,几乎整整一天,周太后最终还是妥协了,答应了大家的要求。

  但这不是说她又一次失败了。

  她以一个阴招最终扳回了这局。

  虽然周太后对子孙照顾得非常尽职尽责,算是个很好的皇太后,但因为这个阴招,周太后身上便留下了难以抹去的一个污点。

  因为朱祁镇算是英年早逝,其陵寝营造时没有预留皇后合葬的位置。

  采取彭时提的方法,自然要在朱祁镇的墓穴旁重新营建钱太后和将来周太后合葬的墓穴。

  一左一右,中间以通道相连。

  而在营建这两新墓穴时,周太后却暗中让经办此事的太监故意把钱太后墓穴通往朱祁镇主穴的通道挖偏数丈不说,还在中途就把通道完全封死了。

  留给她自己的墓穴却有一条笔直的通道直抵朱祁镇墓室。

  这便是一个深宫女人的心机。

  当真是让人细思极恐。

  只是不知道她有没有考虑到,若朱祁镇真的地下有知,会不会把她生生撕成碎片。

  而现在清宁宫失火,要移居仁寿宫,自然让朱见深又一次面临丧制之争般的危机。

  因为死穴让你占了,那是地下的事,黄土一盖,大家就算知道你耍了小聪明也无伤大雅。

  现在却要堂而皇之地移居仁寿宫,这自然是在盛行风水堪舆之学的大明朝万万不可之事!

  因为生后占死后之旧宫,在风水上讲,有压凤之忌。

  而周太后的意思,自然是死都压一头了,在生更是要压一头。

  而且机会正好,名正言顺。

  李东阳也真的怔住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