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纳斯文学 > 希腊的罗马之路 > 第三百零七章 维尼泽洛斯的意见
 
  对于希腊的工业实力,君士坦丁心知肚明,与英法德等国相比,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在开战之后,这三个工业生产能力雄厚的老牌工业强国,全部面临着弹药短缺的问题,以希腊目前还略显孱弱的工业体系,军事物资生产能力与军队消耗数量相差巨大的矛盾,自然就更加严重了。

  希腊的军工生产能力薄弱,主要还是因为希腊本身缺乏优质煤炭与铁矿石造成的,钢铁产能低,自然会严重限制希腊军事物资的生产。

  火炮,枪支,炮弹,子弹等重要的军需物资,制作过程中主要消耗的金属材料,就是钢铁,希腊那八十多万吨的年钢铁生产能力,在一场消耗战争中,实在是有些不够看。

  尽管现在就下令军工厂全力生产军工物资,将会挤占民用钢铁,加剧希腊国内的钢铁紧缺,可也没有更好地办法了。

  因此,君士坦丁对于马努吉安那斯基的提议非常认同:“我觉得你的这个建议可行,鉴于现在军需物资缺口过大,你们军备部门马上督促军工厂全力生产军需物资”

  既然希腊军需物资生产能力低下的根本原因,短时间内没有解决的可能,那就只能拉长军需物资的生产时间,早做筹备,以确保希腊军队在加入战局时,短时间内拥有充足的物资补给。

  听到王储同意了自己提议,马努吉安那斯基高兴地说道:“虽然这样还是不能确保军队长期的物资供应不至于短缺,但起码在希腊军队加入战局的短期内,我们的后勤物资是有保障的”

  到达萨洛尼卡后,三人分头行动,处理希腊陆军的各项事务。

  马努吉安那斯基急着落实军工厂全力生产的命令,急匆匆地前去工业区的钢铁厂交涉。

  总参谋长埃马努伊尔则是前往陆军驻扎地,前往视察部队。

  维尼泽洛斯首相在得知君士坦丁也来到萨洛尼卡之后,提出了会面的请求。

  “王储殿下,我听到军方的传言,说您在协约国与同盟国之间,更倾向于协约国,是这样么”维尼泽洛斯小心翼翼地询问道。

  “殿下,希腊选择哪一方阵营,关乎到希腊王国的命运,我身为希腊的首相,在与希腊王国利益攸关的选择上,应该有知情的权利吧?”

  虽然维尼泽洛斯尽量地将自己的话语组织得委婉一些,但君士坦定还是从维尼泽洛斯的语气中,听到了一丝责备的意味。

  维尼泽洛斯突如其来的责问,让君士坦定愣了下神,随即反应过来,维尼泽洛斯应该是得知了自己前几天在国防部大楼内,讨论欧洲战局时,得出的加入协约国更符合希腊的利益的言论,传到了维尼泽洛斯的耳中。

  位高权重的人,在重大事务上,理应谨言慎行,因为地位尊崇的人,一举一动都会被人关注。

  “当然,您是议会选举出来的希腊首相,代表着希腊人民的意愿,您当然有这个权利”君士坦丁解释着说道。

  “只是首相阁下,我在国防部大楼中的推演,只是纯粹从军事的角度推演之后得出的结论,那并不意味着我的观点,就是加入到协约国一方”

  “无论什么时候,我的观点都很明确,对于希腊来说,最好的选择是保持中立”

  听到君士坦丁的回答,松了口气后,维尼泽洛斯将一份雅典时报递给君士坦丁。

  只见头版头条上,粗体的大黑字标题清晰地写着:君士坦丁王储主张加入协约国阵营。

  君士坦丁已经反应过来,应该是当天参与会议的军官中,有人不满君士坦丁的观点,因此将君士坦丁的言论透露了出去。

  现在的欧洲分成两大阵营,协约国和同盟国,战争模式向长期的消耗战方向发展之后,两大阵营都开始积极拉拢欧洲的中立国。

  维尼泽洛斯首相,几天之内连续会见了各国的驻雅典大使,这些大使话里话外,都在试探希腊的态度。

  目前巴尔干的三国当中,希腊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是最强大的,经过多年的发展,希腊已经可以算是半工业化国家了,虽然工业体系并不健全,但主要的军事装备可以独立完成生产。

  相比之下,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完全是农业国,工业能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军队装备的步枪和火炮基本都是依靠向列强采购。

  塞尔维亚军队中装备着大量的俄国武器,像是莫辛纳甘步枪,大炮也是俄国军队赠送的一批。

  因此希腊的选择,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巴尔干地区的战局走向。

  “那您就应该小心一点,报纸刊登之后,各国大使蜂拥而至,他们向我求证,报纸上的消息是否准确,而我却完全不知所云”维尼泽洛斯无奈地抱怨道。

  希腊的海军毫无疑问是倾向于协约国一方的,无论是英国法国,派驻在地中海的舰队实力强大,根本不是希腊海军弱小的实力可以抗衡的。

  在战争开始之后,英法两国的海军进行了协调,英国海军主要负责北海战场,而法国海军负责地中海。

  希腊海军自然不会为自己选择一个无法战争的对手。

  同样的道理,陆军中也有很多军官不同意站在同盟国的对立面。

  因为加入协约国,就意味着希腊军队很有可能会与德国以及奥匈帝国的军队交手。

  德国陆军的实力,从坦能堡战役之后,威震东欧。

  尽管希腊的陆军军官们对自己的实力有信心,毕竟近代以来,希腊陆军未曾一败。

  但德国陆军的威名,还是让一部分军官感到畏惧,觉得希腊陆军不是德国军队的对手。

  因此他们不认同加入到协约国阵营。

  海军支持加入协约国,而部分陆军军官反对与同盟国作战。

  “昨天我接见了英国大使,如果希腊同意加入到协约国一方,等到战争胜利之后,希腊可以得到整个色雷斯”维尼泽洛斯缓缓说道。

  “既然王储殿下您也倾向于协约国一方,您的意见如何?虽然目前德国陆军与海军的实力依然不容小觑,但在我看来,德国人已经输掉了战争”

  “从马恩河战役结束之后,德国人就已经没有胜利的希望了,关于这一点,殿下您应该也很清楚吧”

  君士坦丁明白维尼泽洛斯的意思。

  马恩河战役,德国速战速决的想法破灭了,战争模式也变成了德国军方高层开战之前最担忧的消耗战。

  战前各国的军方高层预测的战争走向,都是速战速决,通过数次双方主力军队的决战决出胜负。

  这才会导致战争开始之后,各国在军工生产上没有转变为战事体制。

  而现在,协约国和同盟国双方,都注意到了这一转变。

  既然战争已经长期化了,那就要打击敌方的生产能力,削弱对方的战争潜力,直至对手力竭而亡。

  开战之初,德国还能通过中立国,例如荷兰,比利时,丹麦,挪威,瑞士,瑞典等中立国,获得一些紧缺的物资,粮食用品和海外原料。

  马恩河战役结束不久,英国马上宣布北海区域为战争区域,所有开往德国的商船,都要接受检查,禁运名单上的商品,都会被没收。

  凡是中立国的船只,从海外运回原料的时候。必须向英国海军报告,否则就要受到没收货物的惩罚。

  所有原料确实是专供中立国自己使用,决不能有丝毫输入德国。

  对于德国来说,所有的海外来源都被切断了,德国目前就已经陷入到粮食缺乏的危机当中。

  在战争爆发前夕,粮食生产,进口与配给的制度已经使德国食品供应处在不稳定的情况了。

  进口粮食占德国人所依赖整个粮食的四分之一。

  这样做的好处是,廉价的进口粮食可以让城市的民众能够以低工资买得起。

  1911年,德国的政治家们通过了一条旨在保护大地主的关税政策以对此状况进行干预,这项协议提高了面包的价格,但却激怒了城市内以低工资为生的工人。

  换句话说,进口粮食在德国长期占据着德国人粮食需求总量的相当一部分份额。

  而现在,德国的进口渠道被切断了。

  预测一场战役的胜利,和赌博差不多,因为这其中不可控因素太多,完全没有规律可循。

  但是,预测一场战争的胜利,确是有迹可循的。

  战争的规模越庞大,综合实力强大的一方,获胜的可能性,就越高。

  因此,只要将双方的领土面积,人口数量,粮食产量,工业生产能力,例如煤炭,钢铁,科学技术水平等,这几项数据罗列出来,作一个简单的对比,比一下大小,就可以得出简单的结论。

  显而易见,所有这些数据,协约国都要比同盟国更占优。

  维尼泽洛斯自然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要不然,意大利政府怎么会在马恩河战役之后,马上改变了注意呢?

  人家自然也看出来了德国在马恩河战役之后,陷入了劣势。

  尽管德国人奋斗不息的精神,令君士坦丁赞叹不已。

  德国被封锁之后,德国的科学工作者想尽办法,通过发明创造,来补救。

  比如硝石这种矿产,德国非常缺乏,制作化肥以及火药,硝石是必不可少的原料。

  制造炸药和化肥离不开硝酸,但其工业生产中长期依赖出产自智利的硝石,以至于英国认为只要手中有海权,战时切断硝石供应就能迫使德国退出战争(造不出炸药来还打个毛线,造黑火药都离不开硝石)。

  1898年第一种工业固氮反应弗兰克-卡洛反应被发明出来,用的是碳化钙和氮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氰氨化钙,但这种方法固氮会消耗大量电能,并不经济。

  值得注意的是,发明这种反应的两位化学家,阿道夫·弗兰克和尼柯德姆·卡洛都是犹太裔德国人。

  到了1909年,犹太裔德国化学家弗里茨•哈伯发现了用氮气加氢合成氨的关键催化剂,先开始是以贵金属锇为基础,后来改进为含有K-Al2O3助剂的多元Fe催化剂,最后终于实现了以空气中的氮为原料,源源不断地制造氨,氧化后可得到硝酸,成本比弗兰克-卡洛法低得多,德国的化肥和炸药再也不受制于海外的硝石矿。

  而世界上出产硝石最大的产地,是智利,英国人控制了那里,而德国正在和英国进行造舰竞赛,自然千方百计地遏制德国人购买硝石。

  后来德国人发明了空气固氮的技术,解决了这一危局。

  德国用哈伯法合成氨实现的量产的时间是1913年,距离战争爆发只差了一年。

  就算没有哈伯的工艺,那德国打世界大战,也要用两个犹太化学家发明的弗兰克-卡洛法来固氮制取硝酸,否则就会看到德国人满世界搜刮厕所墙上的尿碱来制硝了。

  德国的海外贸易被封锁之后,棉花短缺,纺织品奇缺,德国人又发明了木材纤维制丝的技术,让纺织业不至于瘫痪。

  但这依然不能弥补协约国与同盟国之间,综合实力上的巨大差距。

  “您认为协约国将会获得最终的胜利?希腊应该加入到协约国阵营?”君士坦丁向维尼泽洛斯问道。

  维尼泽洛斯做到君士坦丁正面的沙发上,热切地推销着自己的方案:“我们的观点一致,不是么,殿下?我们都认为协约国将会获得胜利”

  “这次大战结束之后,欧洲的政治与军事格局,不可避免地将会进行一次彻底的洗牌,如果错过了这样百年难遇的机会,那就是在对国家和民族犯罪,不可饶恕”

  “哪一个国家能够抓住这样的机会,战争之后,在新的欧洲格局版图中,就有可能成为欧洲的新大国”

  维尼泽洛斯越说越激动,语速越来越快:“现在这样的机会摆放在了希腊面前,我们应该抓住它”

  “我们都很清楚,德国人不可能获得胜利的,对于德国人来说,最好的结局,也只是精疲力竭之后,争取一个相对宽容的处理”

  “我们都能预见到这样的结局了,既然如此,希腊还有什么理由不加入呢?”

  “也许我们真的有机会实现希腊人梦寐以求的伟大理想,将小亚细亚的土地上,苟延残喘的希腊同胞们解放出来”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