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纳斯文学 > 人类在征服星海之后的传说 > 第九十三章 丁副厂长
 
  明永健把手中的专业书籍合上,凝视着它的封面。

  整个封面,就是一张连张口大笑,都显得有些阴郁的脸。

  在这张脸的一旁,写着长长的竖式书名:《我在某县饮料厂担任生产副厂长的二十年》。

  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作者的名字:丁迪强。

  他是丁宇德先生不知道多少代之前的祖先;而这个“某县饮料厂”,也正是阿萨饮品千年以前的“前身”。

  要不是这样的渊源,明永健助理,是绝无可能看到这本“专业书籍”的。

  严格来说,这本纸质书,在智脑里的定义并不是“书籍”,而是“古籍”——扉页的出版日期,很明确地写着“公元纪年一九九七年”的字样。

  换言之,这其实就是一千年前的某位古人,所记录的一些心得,甚至说是他自吹自擂的自传,也没有问题;而且,因为这位丁迪强副厂长的阅历和眼界——某县两个字,就说明了一切——真正涉及到技术方面的东西,他讲解得并不是很多。

  基本上,整本书里,就是“生榨果汁加糖精加开水等于饮料”的这么一个思维。

  然而,以明永健助理的专业水准,还真就只看得懂这样的心得。

  那位丁迪强副厂长,一生就研发——说是研发都算是抬举了他,其实就是抄袭复制;好吧,总而言之,他弄出了三种饮料产品。

  第一种,是他们饮料厂主打的桔子水饮料。

  这是一千年前,也就是公元纪年二十世纪中晚期,在整个华夏国范围内,都广为流传的配方:把桔汁和白砂糖(书中明确说了,他们一直都是用糖精替代的),按照一定的比例,置入开水中溶解即可。

  这个“一定的”比例,在纯手工制造的当年,其实就是“不一定的”;没人会勤快到用天平,精确称量桔汁和糖精的份量;大家都是凭着感觉,感觉放得差不多了,就直接打包拿去卖了。

  剩下的,就是装瓶和贴标了;在书中,或者是因为“研发桔子水”的过程,实在乏善可陈,那位丁迪强副厂长,在这两块写得无比详细,几乎可以直接拿来主义,当成那个年代的乡镇企业开厂流程指导——但对明永健而言,这两块毫无意义。

  不对,还是很有意义的,跳过这两块后,这本《我在某县饮料厂担任生产副厂长的二十年》,明永健助理就已经看完三分之二了;这至少能够证明他的学习,还是很卓有成效的;这也是他有足够的勇气,看完这本书的根源所在。

  第二种,是他们饮料厂建立的葡萄基地,以及葡萄汁饮料。

  事实上,这个配方,自始至终都只出现在纸面上——那个年代,很多工厂的资金来源,并不是出售产品所得的利润回收,而是所谓的“上级拨款”;只是,这种“拨款”,通常都需要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

  所以,丁迪强副厂长,在厂长大人的指派下,花了大约两个月的时间,整出了一份葡萄汁饮料的立项计划书,再又支取了一些招待经费,请来三四名专家,进行了大量的、认真的、专业的可行性论证。

  论证的结果,当然是这个项目极其可行;只要有了这个项目,扭亏为盈、纳税大户、解决就业什么的,完全不成问题——然后,书中很得意地写道:上级拨下大笔款项,县里也提供了两个用于建立葡萄基地的山头。

  这些钱、这些地,为这个某县饮料厂,延命了至少十年时间。

  葡萄基地是必然要建的,否则就是纯骗了,被抓住是要坐牢的;但葡萄汁什么的,技术含量实在太高——直到工厂垮台,被私人收购之后,合适的配方也没有研发出来。

  于是,立项计划书里提到的“采购设备”,自然也就从来都没有发生过——配方都没弄好,我怎么知道要采购什么样的设备?

  所以,虽然书中附带的立项计划书和可行性论证,把这个葡萄汁饮料的配方,写得天花乱坠;但书中更多的文字,写的其实都是诸如“葡萄基地的风景很好”、“葡萄很好吃”、“羊肉(葡萄基地的几名种植、维护、看管人员养的)很美味”之类的东西。

  只有第三种,才是这位丁迪强副厂长,真正自主研发出来的东西。

  这是一种地域性的果汁饮料,很多人甚至从未听说过这种水果的名字——金樱子。

  在几千年的时间里,金樱子都是被用来入药的——它最大的功效,是《明医指掌》里所说的“固精缩尿”,简称“壮阳”!

  换言之,这就算是打了一个“药用型饮料”的擦边球;其配方也很简单,金樱子汁、糖精,兑开水。

  对于这个配方,丁迪强副厂长倒是写得不多——这本书,是在那家“某县饮料厂”被私人收购以后,才写出来的;而这个配方当时申请了专利,专利权自然也一并归属收购方,写得太多,同样是犯法的行为——但或许是因为这个配方,是他一生中唯一真正的得意之作;所以尽管过程往往语焉不详,但他却在这个部分里,加入了极多的个人见解、评述和思想。

  “削足适履”的说法,就是书中的这个部分,提出来的。

  在那个年代,金樱子的人工养植技术尚未成熟;所以,这种金樱子饮料,也就成了一种季节性的饮料——到了挂果期,厂里出钱收购野生金樱子,收到多少就生产多少。

  这种靠天吃饭的生产方式,显然是不靠谱的;更糟糕的是,野生的水果,本身就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有的一点也不甜,有的极酸,还有的甚至发苦!

  而采集者的混乱无序,更是把这种差异化,扩大到了一个非常离谱的程度——对,这个金樱子是还没成熟,但能因为它不熟就不摘了吗?当然不能!这可是野生的,你不摘,别人就摘走了;要知道,那可都是小钱钱啊!

  几百斤、哪怕几十斤金樱子里,混入这么一两斤没有成熟的幼果,就不信你们能一个一个挑出来!

  所以,“某县饮料厂”不同批次的金樱子饮料,甚至是同一批次的,口感差异都极大;而做为生产、销售一肩挑的副厂长,丁迪强在十多年的产销过程中,敏锐地发现了一个问题。

  不管哪一个批次、哪一种口感的金樱子饮料,都是有人叫好,有人骂娘的!

  人类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又之所以能够征服星海,就是因为思考。

  丁迪强副厂长虽然阅历不广、眼界不宽——他生产的饮料,最好的也就是冲出县城,走向市里;连省内其他州市的市场,都没办法进入,就更不要说省外了——但他确实是一个热爱思考的人。

  他甚至动用了自己的职权,为这种观察并思考后,所得出的结论,做了一个验证。

  他带着两批金樱子饮料去了市城,找了一个承销商,以“抽奖”的方式,把这两批饮料免费赠送出去,唯一的要求,就是获奖者需要当场试饮,并填写一份表格。

  而这两批饮料中,一批,是有金樱子汁的;另一批,就是纯粹的糖精兑水。

  验证极为成功——哪怕丁迪强副厂长事后才知道,因为生产工人的粗心,把后一批糖精兑水的糖精放得太多,以至于整批饮料的口感,都甜到发腻;但或者正因为这种甜到发腻,更好的迎合了味蕾功能衰退的老年人;后者的好评,远超前者,也就是真正的金樱子饮料!

  所以,在进入互联网时代,见识到了“大数据”、“差异化”、“搜索引擎”等等新事物之后,这位丁迪强副厂长,终于得出了结论——

  未来饮料业的发展,必然是多元化的;而终级目标,则是按照受众人群的口感差异,给出不同的配方!

  换言之,开水都是一样的,白砂糖(糖精)也都是一样的,但饮料到了每个人的嘴里,就会因为其他添加物的不同,导致每个人喝到的,都是绝不一样,并且极度符合各自口感,让每个人都觉得爽快的饮料!

  在这个理论基础上,他进一步指出,无论是“茶文化”,还是“可乐文化”;甚至“奶文化”、“咖啡文化”……,其实质,都是用一种“文化”,来约束人类的口感;让接受这种文化熏陶的他们,从主观上认为,这种饮料是好喝的、是爽口的。

  但是,脱离了这种文化,其实它们未必适合每一个人——好吧,丁迪强副厂长在书中写的是:“其实它们就是一坨渣”!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些文化呢?他也阐述了自己的认知:因为工业化,因为农业集群化!

  工业的本质,就是大批量的生产;农业集群化,也是如此;而大批量的生产,代表着不会有人去重视单独的个体——每年生产几千万台电脑的厂家,绝不会为某位瞎子,单独制定一套听觉输出设备。

  那么,瞎子怎么办?推而广之,聋子怎么办?双手残疾无法使用键鼠的人怎么办?他们就不能用电脑了么?

  丁迪强副厂长认为,要把饮料做好,就一定要把这些所有因为工业化、农业集群化而被抛弃的人群,统统纳入“喝我们饮料”的范围中来!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